季羡林名字的由来和涵义
季羡林名字的由来和涵义
季羡林 - 百度百科
季羡林(1911年8月6日—2009年7月11日),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,字希逋,又字齐奘。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、语言学家、文学家、国学家、佛学家、史学家、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。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、聊城大学名誉校长、北京大学副校长、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,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。
早年留学国外,通英文、德文、梵文、巴利文,能阅俄文、法文,尤精于吐火罗文(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),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。为“梵学、佛学、吐火罗文研究并举,中国文学、比较文学、文艺理论研究齐飞”,其著作汇编成《季羡林文集》,共24卷。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:国学大师、学界泰斗、国宝。
据说季先生乳名喜子,羡林这名儿,是他叔父取的。从前取名讲究辈分,"林",是季羡林的行辈,如:他的一个堂兄叫元林,一个堂妹叫惠林。"羡",自然指歆慕。叔父是一有知识有讲究的人,为什么给他起名"羡林"呢?要回答这个问题,还要结合他的号"希逋",当然也是叔父取的,一个"羡",一个"希",把"羡林"和"希逋"加以对照,不难看出,叔父在他身上寄托的文化偶像,是北宋那位诗人林逋。
林逋是宋朝与欧阳修和苏轼齐名的另类诗人。豁然开朗了吧,原来季老的叔父是羡慕林逋,希望侄儿成为林逋这样的世外高人。季老又字齐奘,应为与唐玄奘齐名或向玄奘看齐的意思,玄奘一生研究佛教,学习印度文和梵文同季老的研究方向一致,应是此意。
林逋(967一1028),字君复,又称和靖先生,汉族,浙江大里黄贤村(今奉化市裘村镇黄贤村)人,一说杭州钱塘人,北宋著名诗人。
幼时刻苦好学,通晓经史百家。书载性孤高自好,喜恬淡,勿趋荣利。长大后,曾漫游江淮间,后隐居杭州西湖,结庐孤山。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,与高僧诗友相往还。每逢客至,叫门童子纵鹤放飞,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。作诗随就随弃,从不留存。1028年(天圣六年)卒。其侄林彰(朝散大夫)、林彬(盈州令)同至杭州,治丧尽礼。宋仁宗赐谥“和靖先生”。
林逋隐居西湖孤山,终生不仕不娶,惟喜植梅养鹤,自谓 “以梅为妻,以鹤为子”,人称“梅妻鹤子”。